Search

#聊聊攝影【怎麼用影音說故事?看見網路時代新聞影音的無限可能】

看影片吸收資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聊聊攝影【怎麼用影音說故事?看見網路時代新聞影音的無限可能】

看影片吸收資訊,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娛樂日常,影音報導也不再是電視媒體的獨有,愈來愈多平面媒體、網路媒體希望透過影像與聲音帶觀眾到現場,讓觀眾「看」到故事,但實際視聽效果如何?

觀察到趨勢,台灣新聞攝影大賽也從2020年起正式增加「網路影音新聞專題」項目,但連續兩屆擔任評審的獨立影像工作者、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林樂群發現,現今網媒影音報導仍深陷文字敘事思維,形式陷入某種窠臼——由主角自述故事,現場影像聲音淪為陪襯,影中人互動太少卻又過度配樂——讓有潛力的故事題材未能更有層次地發揮。

網路的新聞影音在影像呈現上可以有什麼變化與潛力?本文分享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衛報》影音新聞與世界新聞攝影比賽(WPP)入圍作品,如〈The Eternity of Tomorrow〉長度僅3分47秒,從兒童視角看智利原住民土地抗爭,或者〈Have a Good Summer〉以畢業紀念冊圖片加上塗鴉呈現對「成年」的思考。

你喜歡本文分享的哪一則影音新聞作品呢?哪些部分讓你深受吸引?對於台灣影音報導,又有哪些想像與建議?https://bit.ly/3jjxx74

★提供觀點,促進思辨,#贊助報導者:http://bit.ly/2Ef3Xfh

#影音新聞 #影像故事 #網路媒體 #台灣新聞攝影大賽 #新聞敘事 #報導者


Tags:

About author
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歷史性改變,不論是新舊世代的價值變遷,或者新舊媒體的典範轉移,對新聞工作者都是全新的挑戰。 然而,無論挑戰多麼嚴苛與艱難,我們依然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與信念,並且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以真實而深度的報導,去挖掘重要議題、監督公共政策、推動進步價值,拓寬我們的國際與文化視野的媒體。 因此,我們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新聞網站:報導者。 「報導者」這個名稱說明了我們將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,致力於具有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;而做為網路新媒體,我們也將勇於探索網路新工具與呈現方式,重視網路的公共性與開放性,並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。 更具體而言,「報導者」會關注三大領域:在地議題的深度調查、國際與中港專題、文化與思想報導/評論。 「自己的新聞自己救」,我們深信,除了犬儒、失望與憤怒, 要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,我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,開始一場台灣的新聞小革命。
《報導者》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。秉持深度、開放、非營利精神,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。
View all posts